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wanqishi的博客

分享奇石,以石会友;玩石悟石,其乐融融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文玩:笔架  

2014-04-07 23:11:38|  分类: 象形石欣赏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文玩:笔架 - 小石缘 - wanqishi的博客
 
文玩:笔架。


    旧时行笔书写,总有偶作停顿之时,细圆的笔身若随意搁放,一则容易滚落,再则蘸墨污损了他物,因此便有了“笔搁”这件东西。笔搁的问世,必晚于毛笔,这应是人们在提笔搁笔之间常遇不便、而萌生的制作本意。但这小小的文房之物,到底是由来已久的,南北朝时期的文赋中,已有关于它的记载。

    顾名思义,笔搁的用处乃固定笔身,山形是最为常用的形状,高低起伏的凹处,恰好嵌住一杆笔身。因了这个缘故,笔搁亦常被唤作“笔格”、“笔山”、“笔架”,更有一种风雅的称谓,唤之“笔枕”。盛唐覆灭后,唐末翰林学士王仁裕曾撰《开元天宝遗事》一著,详载开元、天宝年间之奇异物件、逸闻轶事。其间“学士苏廷页,有一锦纹花石,镂为笔架”一句,明确记录笔搁一物,却又未提及形状几何,叫人为之遐想不已......

    笔搁模样纤小、极易散佚,故而今日所见,多为宋代以后的制物,最以明清两朝居多。宋代制笔搁,多以玉、石、铜、瓷为材,并不多加雕琢,而取其形似山形起伏的自然模样,山峦少则五座、多则一二十座。宋代文录中,凡有描述笔搁一物的,常有“古玉”、“铜绿”这样的词出现,古朴之风一望而知。

    到了明代,雅仕文风盛行,文人仕士们对所有文房用具的追求空前之高,除了使用、更需添几分雅赏。《长物志》、《文房器具笺》等著录中,“笔格”一词频现,珊瑚、木、玛瑙、犀角、白玉...... 更多的材质、更雅的形制被引入。在实用与审美的双重标准下,笔搁的山形数量锐减,三山、五山最为主流,这个形制,一直延续到今日未变。

    大清鼎盛时期,材质丰厚、不吝工艺,笔搁之工更胜前朝。若略其实用,可远观、可近取,几成掌中把玩之珍。透过那些细腻雕饰、与沉稳黯哑的光泽,明清世风犹现,朴雅灵动。

    笔搁小不过寸余,大不过盈尺,与毛笔并生共存,成为历代文房伺候中不可或缺的用物。在浩浩荡荡的古物群落中,笔搁并非重器,仅是文房用具中极小的一脉,尽管如此,历史亦并未轻慢于它,所有的社会文化、审美意趣、工艺趋势皆映照在小小的一架笔搁身上,无一疏漏、彰显可鉴。(文字转自三味小筑《宣纸走笔搁一半 - 笔搁》)

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8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